以下稿件被网络新媒体【巴西今日拉美APP】、泰国【星暹日报】、澳门【华侨报】采用。
中新社银川11月14日电 (记者 李佩珊)近日,在许多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宁夏西吉县猎捕野猪”的直播被广泛传播,引发关注。
此前,西吉县发布公告招募“野猪猎人”,计划猎捕成年野猪300头,并进行经济补偿。最终,6支野猪捕猎队伍及1支野猪无害化处理队伍被选中,正式开启合法猎捕野猪的行动。
在媒体直播下,每场猎捕行动都能吸引超2万人次关注。
不只在宁夏,近年来,安徽、陕西、四川、江苏等地均公开招募过“赏金猎人”进行猎捕野猪行动。
中国国家林草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中国野猪分布范围超过28个省份,在其中26个省份致害,数量达200万头。
野猪数量的增加,与各地生态环境向好、植被得到恢复有很大关系。但野猪繁殖能力强、攻击力强,且天敌只有虎、豹、狼等分布并不广泛的顶级捕食者。因此,各地频频发生野猪进入农田践踏作物、进入道路引起交通事故、撞伤咬伤甚至咬死人的事故,也是野猪引发的“新烦恼”。
2017年,中国首次组织开展全国层面的野猪种群调控工作。今年1月,官方发文表示“要将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防止出现野猪等个别物种过快增长状况”。
这些年,为解决野猪致害问题,多地做过不同尝试,努力在控制野猪危害和不影响野猪种群延续、保护生态系统之间找到平衡点。
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盘山区为例,周边的西吉、泾源、隆德等7县区均有野猪分布,总量达1.6万至2.4万头,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2头至3.14头,野猪活动范围从山区向周边村庄、农田等区域扩散,导致玉米、土豆、小杂粮等农作物受到损害。
尽管如此,野猪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野猪采食植物的同时,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促进植被更新。
“每一种生物都应保持一定的数量,生态系统才能平衡运行。”在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金崑看来,解决好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问题,关键是要做到平衡。因此,防范野猪危害,进行种群调控、降低种群密度,是一种更直接的办法。
直播中,最受关注的是猎捕工具的使用。在西吉县的招募公告中,明确了捕猎队伍需采取投食诱捕、围网、笼捕、猎犬猎捕等方法进行猎捕。
据狩猎队成员介绍,猎狗效率高但猎捕成本较高,笼捕、诱捕等方式风险较小,但效率较低。总之,猎捕野猪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近期,中国国家林草局也公开回应社会关切,表示考虑到枪猎是目前最有效的猎捕手段,但涉及社会安全事宜需严加监管,因此正协同有关部门优化枪支弹药使用管理制度,保障专业猎捕工作顺利开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