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记者走进刚刚开启试运营的宁夏盲人按摩医院中医康复科,亲身感受了一场专业且治愈的医疗推拿体验。明亮温馨的诊室内,淡淡的艾草香气萦绕,一名盲人按摩师正专注地为记者进行颈椎推拿治疗。只见他双手拇指精准落点于风池、肩井等穴位,指腹力度由浅入深层层渗透。随着手法从颈部向肩背缓缓延伸,原本紧绷的肌肉逐渐松弛,颈椎关节发出轻微的“咔哒”声,滞涩感随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轻松与舒展。

10月20日,在宁夏盲人按摩医院服务大厅,整洁的环境与便民设施尽显医院为群众就医、残疾人就业赋能的新面貌。
作为国家发改委和残联在“十四五”期间实施的102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宁夏盲人按摩医院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凝聚各方力量加速推进,如今已顺利进入试运营阶段。宁夏第五建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陆玉智介绍,“作为医院承建方,公司对既有康复中心主楼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同时新建了一座功能完备的盲人综合楼。在建设过程中,团队始终秉持专业精神,确保工程质量、工期进度与施工安全三线并进。”
在医院记者看到,走廊两侧的扶手采用防滑材质,确保抓握稳固;所有过人处的拐角与柱体均采用大圆角处理,消除尖锐边角,有效防止盲人或行动不便者发生磕碰意外。此外,地面标识通过不同材质与色彩的触觉反馈,引导患者安全通行。“在信息化辅助方面,医院还引入了先进的电子导航系统,通过语音提示与触觉标识,帮助视障患者精准定位诊疗区域。每层楼均精心设有3个无障碍卫生间,内部配置了稳固的轮椅扶手、符合儿童人体工学的专用坐便器及便池,并贴心增设了换尿布操作台与私密哺乳空间,全方位满足孕妇、婴幼儿及陪护家属的需求。”陆玉智说。

综合推拿室内,盲人按摩师与医护人员正为患者提供专业推拿服务。

项目负责人现场演示无障碍卫生间智能控制系统。该卫生间配备了适老化扶手、智能感应设备等设施,从细节处体现对残疾人使用需求的贴心考量。
“医院现拥有50余名医疗工作人员,其中23名医疗按摩师均持证上岗。”中医康复业务副主管桑涛介绍,“科室服务覆盖全年龄段:成人推拿针对颈肩腰腿痛、妇科疾病、内科问题(如便秘)、偏瘫(脑卒中及脑出血后遗症)等病症;儿童推拿聚焦发育障碍儿童,如发育迟缓、脑瘫、自闭症等,同时开展便秘、咳嗽、脾胃虚弱等常规门诊。”
在理疗方面,科室融合中医适宜技术与西医物理因子疗法,配备进口低频、中频、高频治疗仪器,可消炎止疼、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消肿止痛并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科室还承接国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助残康复项目”,为持有残疾证的残障人士、功能障碍者(如术后腰椎活动障碍、膝关节损伤)及贫困家庭提供免费住院或门诊治疗服务。
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副主任王结表示:“在残障群体中,盲人就业面临着更多挑战与困难。不过,他们凭借触觉灵敏、专注力强等独特优势,在按摩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潜力,按摩也因此成为盲人群体最为适宜的职业选择。宁夏盲人按摩医院的建成不仅是地区盲人按摩技术的资源汇聚中心、专业教育培训中心以及科研运营的引领示范基地,更是展现社会事业进步与民生福祉提升的重要窗口。未来,医院还将深入探索中医外治法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的干预作用,让这一传统医学智慧既能为特殊人群带来福音,也能广泛惠及全民健康。”
从图纸规划到现实运营,宁夏盲人按摩医院的建成使用,不仅为盲人群体提供了集中就业、体面执业的平台,更以技术辐射带动全宁夏乃至周边地区盲人按摩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同时,医院填补了宁夏医疗领域外治法资源中心的空白,成为区域中医外治服务的重要支撑,成为“十四五”民生工程的生动实践。(宁夏日报记者 杨淑琼 王鼎 李宏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