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未成年人安全事故与权益侵害的高发期,也是法治教育的黄金窗口。今年暑假,宁夏多地检察机关深入社区、乡村、学校,精心烹制“法治大餐”,让法治种子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扎根心田。
专题普法宣传有重点
针对暑期高发的溺水、性侵害、网络诈骗、校园欺凌及监护缺位等风险,各地检察机关精准发力。
“谁来举手告诉大家什么是我们的隐私部位,以及该如何保护它们呢?”“嘴巴、手、屁股。我会大声告诉对方不可以触碰,并且我要告诉爸爸妈妈。”在场的小朋友们踊跃回答。
这是银川市金凤区检察院检察人员走进湖畔嘉苑社区开展法治讲座的一幕。讲座通过生动的情景表演,孩子们熟悉的动画情节,生动演绎校园霸凌的危害,引导小朋友们勇敢向性侵害以及校园欺凌说“不”。

彭阳县检察院开展暑期法治宣传活动。
与此同时,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检察院“蓝小武”宣讲团走进市第十七中学,采用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孩子们讲解暑期居家安全、出行安全、网络安全等知识,重点剖析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危害后果及应对策略,引导学生们树立法治观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预防口诀:看看警报、摸摸警报、亲亲警报、抱抱警报……”平罗县检察院检察人员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结合动画视频、漫画、口诀等形式,向特殊儿童讲解正确认识身体、青春期交往原则、如何辨别和预防性侵害等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让特殊儿童也能轻松掌握自护技能。
吴忠市利通区检察院组织小白杨宣讲团走进村(社)开展专题普法,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讲解防溺水“六不准”,网络诈骗防范、青春期自护等知识。同时,依托检校合作机制,分6批次组织部分中小学生走进检察机关,近距离参观办案区、体验模拟法庭。
家庭教育指导有温度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永宁县检察院开设“家长课堂”,通过解析该院办理的几起因家长失管失教导致的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电信诈骗等典型案例,开展集体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进行宣讲,引导家长履行监护责任。

平罗县检察院检察人员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法治与安全教育讲座。
利通区检察院联合社会组织、妇联等多元力量,走进社区开展“掌握正确沟通方式”主题家庭教育指导10场次,覆盖群众150余人。活动采用“正确沟通四步法”“情绪管理技巧”等实用方法,引导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学习“倾听为主,尊重为先”的科学育儿模式。同时为该院精准观护帮教的15名未成年人及家长开设“亲子共成长”课堂,通过家庭互动游戏、心理疏导等方式助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生态。
此外,泾源县检察院还依托与泾源县香水社区共建的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与妇联、社区举办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自我保护宣讲活动。检察人员围绕“拉车门盗窃”“熟人性侵”等真实案例,指出家庭监护缺失与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遭受侵害存在高度关联性,并着重强调家人在监护、沟通中的核心责任,精准输出“关注孩子交友、杜绝孩子夜不归宿”等实用“家教锦囊”。
心理健康护航有力度
针对暑期部分未成年人容易出现的孤独感、情绪焦虑等问题,利通区检察院联合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服务12场次,通过“破冰游戏-情绪探索-压力释放-目标设定”四个环节,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调适能力。活动聚焦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设计“我的情绪小管家”等互动环节,引导孩子在分享中疏导情绪,在协作中增强自信。
彭阳县检察院“靓晶晶”未检工作室联合该院团支部,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爱心天使支教团、白阳镇政府街社区共同组织“讲解+互动”融合的暑期法治活动,除了向未成年人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活动还设置趣味问答环节,积分高的可以获得小礼品,以此调动未成年人的积极性,提高自信心。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检察院“蓝小武”宣讲团走进校园,为在校学生开展普法讲座。
健全长效机制有深度
未成年人保护离不开制度保障。利通区检察院推动社区民警与社区网格员定期召开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专题联席会议,形成“发现-预防-干预-救助”全链条保护体系,公安机关和社区对掌握的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信息共享,并合力开展相关教育矫治、犯罪预防、社会救助等工作。
从校园到社区,从孩子到家长,宁夏检察机关以专业、创新的形式将法律知识和安全技能送到未成年人身边,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这些活动让孩子知道了法律是‘护身符’,也让我们明白保护孩子是全社会的责任。”参加完活动后的一位家长说。(宁夏法治报记者 王潇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