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夏新闻7月6日电 (记者 于晶)6日,记者在宁夏固原博物馆的展厅内看到,一件来自波斯萨珊王朝的凸钉玻璃碗静静陈列,淡青绿色的器身如初春湖光,腹部错落排列的14个圆形凸钉纹饰诉说着1500年前丝绸之路的辉煌。这件1983年出土于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的珍宝,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传奇的身世,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璀璨见证。
这件凸钉玻璃碗重245.6克,采用萨珊王朝独有的烧吹技术和磨琢工艺制成。工匠将高温熔化的玻璃吹塑成形,再雕琢出腹部凸钉与底部纹饰,内壁光洁如镜,外壁覆盖着薄层金黄色风化痕迹,历经千年仍透出莹润光泽。科学检测显示,其材质为纳钙玻璃,因含铁元素呈现淡青绿色,与潘尼《玻璃碗赋》中“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的描绘遥相呼应。
公元5世纪,古埃及、罗马和波斯的玻璃器皿价值远超黄金,是欧亚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宝。此碗随波斯商队穿越戈壁大漠抵达固原(古称原州),最终成为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的陪葬品。作为丝绸之路东段要塞,固原曾是驼队商旅的必经之地,李贤镇守原州期间,此地商贾云集,异域珍宝频现,这件玻璃碗的出土,正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繁盛的有力佐证。
玻璃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凸钉”纹饰——上下错位排列的两周圆形凹球面,既增强器物的立体感,又折射出光影变幻的视觉效果。萨珊工匠采用冷加工技术,在吹制成型的器表细致雕琢,使纹饰线条流畅如流水,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平。
玻璃碗的主人李贤是北周时期的军事重臣,曾多次击退外敌,保卫原州安定。据史料记载,北周政权与西域各国交往密切,固原作为丝路节点,汇聚了胡商、使节与奇珍异宝。李贤墓中除玻璃碗外,还出土了镶嵌宝石的金戒指、波斯银币等异域文物,共同勾勒出一幅6世纪丝路贸易的鲜活图景。
如今,这件凸钉玻璃碗已成为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不再只是盛放食物的器皿,而是丝绸之路商贸往来、文化互鉴的物化象征。透过它,现代人得以窥见1500年前驼铃悠扬的沙漠商队、工匠炉火旁的精心雕琢,以及固原作为国际商埠的昔日荣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