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社会
一山 一河 一座城
2025-06-03 15:19:28 来源:道中华

中国古城千百

或依山立,或傍水兴

 

有一座城

山挽河臂

冷暖相知

她的名字叫做银川

 

有座名为贺兰的山

像大地隆起的肩胛

五千年的风雨冰霜

将匈奴的弯刀、鲜卑的旌旗、党项的马鞍

蚀刻进山脊

 

滔滔黄河

绕过高山

固执地东流而去

把游牧的悠长歌声

与农耕的春种秋收

一同揽入银川古城

  ▲黄河流经银川平原,滋养着两岸的湖泊湿地和千里沃野。(银川市委宣传部供图)

风沙磨洗的城砖

见证着不同族群的人们来到这里

他们或途经、或定居

或农或牧、或工或商

他们留下岩画、石窟、佛塔、楼宇

留下道不完的银川往事

  ▲位于宁夏银川的西夏陵,营建在约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山河相逢,农牧相济

在古代

银川是农牧交错地带

苍茫的草原

金色的麦浪

在此相拥

 

贺兰山像父亲的胸膛一样

抵御着漫天黄沙

和西伯利亚冷风

而黄河穿过黑山峡

流速陡然降缓

四散漫延,滋润大地

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成就银川平原“塞上江南”的美誉

 

众所周知

贺兰山是中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之一

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与荒漠草原

河流内流区与外流区

这些重要的地理概念都分布贺兰山两侧

泾渭分明

  ▲贺兰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那条巍峨的山梁

像天地间落笔的分界

季风戛然止步,水雾凝成云霞

东麓绿草成茵,西向黄沙万里

河流也在此抉择

或东流向海,或西淌入沙

 

一道山影

分割大地冷暖,水脉归途

这独一无二的物候条件

让银川同时拥抱

毡帐迁徙,与阡陌炊烟

 

银川有“千湖之城”的称号

密布河湖滋润下

可以驻马放羊

也适宜精耕细作

游牧民族南下牧马

中原农商北上开拓

他们在此相遇

  ▲素有“塞上湖城”美誉的银川市,是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不同的民族打破壁垒

逐渐凝成一体

 

这里曾经金戈铁马

曾经南北合一

北方牧民学到了寒耕暑耘

中原汉人学会了策马扬鞭

不同民族最终还是在这里

不分彼此

融为一体

 

黄河治水,统一之源

银川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也有人们的挥汗如雨

 

黄河流经九省

唯有宁夏全境都在黄河流域

虽受黄河哺育

也被水患困扰

 

《儒林外史》中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语

最早源于黄河经常改道

喜怒无常

  ▲绘画:清代治理黄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这也成了早期中国走向大一统的重要原因——

如果分立成小国

无法统一治理黄河

上游壅塞,下游徒泣

只有天下一统

才能举万民之力

齐心治河

 

中国古代王朝

彰显“天命”的方法就是治河

治河,即治天下

黄河宁,方得天下平

而历史上治河能臣

莫过于郭守敬

 

郭守敬独察地势

立“因旧谋新”之法

循古道,疏壅塞,裁曲取直

让汉唐古渠道重获新生

筑坝建闸,控制水流

让九万顷焦土,重焕生机

塞上江南,再漾碧波

  ▲郭守敬水渠治理分布(银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组供图)

万千河工,寒暑不辍

黄河重吻干裂的田地

银川再披锦绣的霓裳

 

《国朝文类》记载

郭守敬治水“人蒙其利”

今银川西门桥畔

郭守敬塑像巍然矗立

静瞰渠水汤汤

川流不息的人群

仰望间,饮水思源

  ▲元朝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雕像(宁夏水利博物馆供图)

黄河缓缓流过银川

落日熔尽金辉

泼洒千年河床

我们国家民族的成因

在这里蕴藏答案

 

一座银川城,微缩中华史

明万历四十二年

刘敏宽任三边总督

他在诗中言道:

“俯凭驼岭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

自此有了银川之名

但银川历史却更年深岁久

 

银川水洞沟旧石器文化遗址

“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三万年前的篝火余烬

仍在岩层深处低语

这也是银川地区

最古远的人类居民点

  ▲银川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朔风卷过南北朝

银川,民族交融的热土

匈奴、羯、氐、羌、鲜卑的马蹄

踏上过这同一片土地

 

到了宋代

党项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

撑起横亘西北的脊梁

西夏王朝,鼎立近两百年

汉、回鹘、吐蕃、契丹……

血脉融合,汇于贺兰山下

银川平原,犁锄并举牧鞭

粟浪平畴,驼铃响彻丘壑

物产百样,催生市声鼎沸

千年以后

烽烟散尽,唯黄河东流

  ▲西夏古国黑水城遗址神秘星空银河暗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时光荏苒,物换星移

今日的银川焕发新的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

宁夏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加快建设经济繁荣

民族团结

环境优美

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

 

力量生于团结

幸福源自奋斗

银川过去拥有书写不尽的文明与辉煌

未来也必将继续携手同行

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谱写同心筑梦的新篇章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