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社会
小宁大讲堂“中华文明的宁夏印迹”系列之宁夏长城遗址
2024-07-08 16:46:34 来源:中新网宁夏

  【编者按】为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时代价值,讲好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宁夏故事、银川故事,中共银川市委统战部、银川市民族事务委员会、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共同推出“小宁大讲堂”——“中华文明的宁夏印迹”系列动漫短视频。

  宁夏自古为我国北部边防前线和边塞要地,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战国起,到秦、汉、隋、宋、明六个朝代,都曾在宁夏规模不等地修筑过长城。宁夏境内长城遗址遍布宁夏5个市19个县(市、区),总长度达1500多公里,可见城墙约为1038公里,附属设施城堡、烽燧、关隘、品字形窖等1225个,占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长城资源总量的5%左右,有“长城博物馆”之称。

  位于原州区境内的战国时期秦国长城,是最早的长城之一,在修筑的过程中就地取土,一律以黄土夯筑而成,而其采用复线修筑设防,也为全国罕见。

  盐池县素有“露天长城博物馆”之称,“头道边”“二道边”两道长城并驾齐驱的场景国内罕见,见证着世间的沧桑、岁月的变迁。

  长城这边,人们忙着屯田驻军、疏渠灌溉,丰盈的土地和日益发达的商贸让越来越多带着中原的衣食风俗的人们来到这里,长城成为了他们的新家园。

  而在长城的另一边,从关内流传出去的各项生产技术、日用百货、农副产品也在悄悄改变着游牧民族的生活。

  这里是中卫四方墩买卖城,数百年前守城的士兵就是在墩台上巡视着过往商贩的交易,如今还能看到互市的形制。这也让长城内外的两种文明有了互通有无的新形态,在长城边上做买卖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数千年来,生活在宁夏长城内外的人们,陌路结为知己,干戈化作玉帛,在流传至今的习俗、语言、服饰中不断地相互学习、借鉴和发展,各族人民在长城内外交融、互通。这些都足以说明,长城是民族融合的纽带,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见证!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