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2时,随着固海扬水工程泉眼山泵站5号机组的启动,宁夏引黄灌区冬灌工作全面开展。此时,纵横密织的渠道、输水管道如人体血管,为宁夏大地送上“孕育”生命的养分。
引黄灌区冬灌是补充农田土壤水分、保持土地墒情、保障春耕生产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途径,更是为中南部地区水库、蓄水池补水保障冬季人畜饮水、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9月以来,自治区水利厅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按照自治区“稳、保、促”工作安排,科学应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引黄灌区冬灌工作。抢抓夏秋灌短暂的45天停水期和施工“黄金期”,迅速掀起秋季水利工程建设热潮。2022年全区实施的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中线供水,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固海扩灌扬水更新改造、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青铜峡、固海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等9项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加速推进。特别是“9·20”疫情发生后,水利部门在落实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秋季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确保具备通水条件。预计今年冬灌引水10.1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约550万亩、保障200多万人城乡群众饮水安全。
据了解,为保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冬灌顺利进行,疫情防控和质量安全万无一失,自治区水利厅党委先后召开3次专题会、4次调度会研究部署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联系,督促加快秋粮抢收为冬灌腾地。组织做好农田灌溉面积、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人口、生态补水水量统计及需水核算,科学编制灌溉计划,优化调度方案。
11月1日下午,贺兰县洪治源节水科技有限公司的水管员谈兴珍负责的8000亩农田比往年灌溉顺利。“往年大高渠是灌溉难点,今年估计能提前3天能灌完。”他告诉记者,多年来的农田水利建设使得土地流转率提高到90%,田间地块大,平整,淌水也快了;同时,渠道砌护率越来越高,输水速度变快。“随着灌区现代化改造的推进,我们早早摸排用水需求,制定精细化调度方案,水到即灌,提高了灌水效率,水资源达到了集约节约利用。”唐徕渠管理处满达桥所负责人说。
当前,水利系统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在田间地头、泵站渠道一线,了解掌握灌溉情况,及时优化调整水量调度方案,优先保障人畜饮水、设施农业和葡萄枸杞等安全越冬,河湖生态补水和农田应灌尽灌,有效应对今冬明春抗旱保供。同时,加强工程安全运行和巡护管理,对险工险段、新建工程、临时过水建筑物实行24小时值守看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融通到水利现代化实践中。(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