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夏新闻10月28日电 (记者 李佩珊)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记者28日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获悉,隆德县近年来以“隆德重法”品牌建设为抓手,一方面织密法治保障网,推动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机关履职尽责,守护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厚植德治根基,通过文化浸润、榜样带动、机制创新,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探索了一条德法融合的基层善治新路径。

近年来,隆德县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多中心”整合为“一中心”,创新推行“一揽子受理、一站式服务”模式,确保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所有事”。为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该中心建立了“三色预警、分级交办”机制。同时,该中心开辟“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绿色通道,通过覆盖全县108个村(社区)的视频调度系统进行“日调度”,精准掌握社情民意,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真正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前沿哨所”与“温暖港湾”。
面对突出违法犯罪行为,隆德公安坚持“以法为剑”,依托现代警务实施精准打击。同时,公安干警执法有刚性,也不失温度。值得一提的事,隆德县反诈工作实现“两降三升一为零”:发案数、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8.98%;破案率、抓获犯罪嫌疑人数量和经济损失挽损数量同比分别上升7.65%、13.15%和7%;预后被骗率为0;命案连续6年“零发生”。
隆德县人民检察院创新构建“检察监督+行政执法”联动机制,设立宁夏首个“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实践基地”,将保护触角延伸到一线。3年来,隆德县检察官摸排了20余处文物保护点,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7件,推动整改文物受损、安全隐患等30余个问题,让百年“左公柳”重获自然生长空间,并使明代古建筑“世德堂”得以修缮重生。
隆德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固原市首个诉前调解委员会,创新“诉前委派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每年成功调解案件近850件,占民事一审案件的53.23%,为群众节约了大量诉讼成本。同时,依托“一村一法官”机制,法官定期下沉乡村,与公安、司法、综治中心协同作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隆德重法”的“重”字,不仅意味着对法治的尊崇,更包含着在法治轨道上发挥德治力量的治理智慧。在隆德县,法治为德治明确边界与规则,德治为法治注入温情与认同,二者水乳交融,共同驱动着善治之路。
隆德县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基层法治工作站“两站联动”,让法治服务拥有道德温度,让道德教育获得法治支撑。无论是“一约四会”引导移风易俗,还是评选428名先进典型,都遵循法治原则。而遍布乡村的“三官一律一员”,既是法治的宣传员,也是德治的辅导员,他们在调解纠纷时寓情于法,在提供法律服务时倡导向善之风。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二者协同发力,共同塑造了隆德县既有秩序又充满活力、既重法度又有温度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鲜活的注脚,也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