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银川市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内机器轰鸣,人声鼎沸。10月22日,300余名作业人员奋战在沙海之中,他们采用“人工精铺+机械辅助”的作业模式,日均治理沙地面积超300亩。一米见方的草方格在沙地里纵横交错,宛如金色铠甲,为这片土地披上了生态的“战袍”。

扎草方格现场。
为切实推进黄河“几字弯”毛乌素沙地治理攻坚战,银川市实施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全面固定白芨滩林场项目。该项目作为全区防沙治沙的标杆工程,承载着守护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环境的重要使命,正以科学治理之力,书写着“绿进沙退”的生态华章。
“项目总占地面积达8994亩。自9月初启动,目前已完成3600至3800亩的治理任务。按照进度计划,11月中旬可全面完工。”该项目负责人杨军介绍,项目聚焦流动沙丘治理与生态屏障构建双重目标,施工团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白芨滩防沙林场、南沙窝等区域的39亩流动沙地、7165亩半流动沙地、1790亩固定沙地进行草方格+灌草综合治理。

一捆捆稻草成为固沙利器。
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提高白芨滩地区林草植被盖度,遏制土地沙化趋势,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增加碳汇储备,为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草方格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固定流沙,从根源上保护生态环境。”杨军解释,待草方格铺设完成后,可有效阻挡流沙扩散,遇到大风天气时,周边村庄、化工基地受到的流沙影响会大幅降低,生态环境稳定性将显著提升。
从昔日的裸露沙地,到如今连片铺开的金色草方格,灵武市正通过麦草格固沙作业,持续推进白芨滩林区生态治理工作。随着草方格固沙项目的持续推进,这片土地将逐步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美丽蜕变,为当地群众营造更宜居的环境,也为黄河“几字弯”生态安全筑起牢固屏障。(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黄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