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夏新闻10月17日电 (记者 于晶)近日,走进宁夏银川市兴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体育馆,记者看到一番热气腾腾的景象:羽毛球在空中划出有力弧线,乒乓球台前身影跃动,毽子上下翻飞……七八十位中老年人在这里挥洒汗水,脸上洋溢着运动带来的红润与畅快。
球场上,66岁的常金升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弹跳、伸拍、弯腰、钩球,一套行云流水的羽毛球动作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从球场下来,他笑呵呵地擦着汗说:“干了大半辈子农活,现在很多人却说我像个退休干部。这么好的精神状态,得益于镇上建起了体育馆,社区、村里处处都有健身器材!”
常金升是兴泾镇发展的亲历者。他回忆,自己年轻时无论农活多累,闲暇时都要和村民打一场篮球。前几年土地被征收后,他和老伴领着养老金,日子过得自在。上了年纪打不动篮球,就“转行”打起了羽毛球。“每天运动,身心特别愉悦。”他将目光投向球场另一边,“看,那是我们羽毛球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高秀方,经常带着我们比赛、搞活动,大家的心态也越来越年轻了。”
兴泾镇是一个典型的移民乡镇,40年前从宁夏南部山区泾源县搬迁而来。过去,土地是村民们生活的核心。失去土地后,如何适应新生活、填补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白,曾是一道难题。
“土地被征收后,大家能领养老金,有时打点零工,大多数时间聚在一起跳广场舞。现在天冷了,我们从户外移到馆内,跳完舞再打会儿羽毛球,好多人都说我比以前还年轻呢!”失地农民李菊香分享着她的运动收获,脸上满是笑容。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43岁的马银泉对此感触更深:“以前在老家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篮球。刚搬到镇上住进楼房时,许多村民反而不适应,经常感冒生病。2020年,社区建起了篮球场,配备了健身器材,现在老老小小都在做运动,处处是欢声笑语,人人身体健康!”
改变,源于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西夏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将195万元中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精准投入到重点移民村(社区)的体育场地“康乐角”项目中。
据西夏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在兴泾镇的多个村社以及贺兰山西路街道、怀远路街道的部分村落落地,建设了包括笼式篮球场、悬浮地板,安装了座椅、健身器材、高杆照明灯等设施。截至目前,西夏区乡村“康乐角”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项目和村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已实现全覆盖,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盲点基本消除。
“如今,兴泾镇共有4个足球场、3个标准排球场、8个标准篮球场,而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体育馆,可容纳百余人同时开展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该负责人表示,健全的体育场所功能,不仅满足了锻炼需求,更让大家的运动技能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69岁的老人常莹每年冬天都从泾源县老家来兴泾镇的儿子家过冬。如今,她每天的固定行程是在午饭后到楼下的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晒太阳、聊聊天。“感冒明显比往年少了,”她满意地说。
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今日成了运动场上的活跃分子。一个个设施齐全的“康乐角”,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在兴泾镇激起了全民健身的涟漪,更映照出新时代失地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图景。在这里,运动,成了他们开启健康、快乐“第二人生”的钥匙,也是他们愈发“年轻”的活力密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