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夏新闻10月16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16日从宁夏银川市获悉,今年以来,银川市以项目化思维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基层治理、文旅发展和民生需求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从“阵地全面覆盖”向“全民文明实践”迭代升级,为实现银川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面对基层人少事杂、群众参与不足等现实困难,银川市以文明实践项目化推动治理模式从管理走向共治,以柔性方式化解基层矛盾,提升治理效能,有效发挥“润滑剂”与“粘合剂”作用。“小丽说理”项目通过集中、分众、入户等形式开展政策宣讲580余场,覆盖群众2.72万人,让宏观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板凳会”微宣讲通过整合党员、志愿者及专业力量,开展政策宣传、心理疏导、健康服务等多元活动,实现政策宣传与民情沟通“零距离”。同时,银川市实施“塞上少年·百家言志”文明成长计划,推动青少年化身“小小议事员”,参与社区治理,培育“蓝山好少年”“民生小达人”,增强青少年参与社区事务的社会责任与情感归属。
面对文旅产业发展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小散弱”现状,银川市加快整合文化、旅游、商业、葡萄酒等优质资源,积极探索“夜间、假期、共享”文明实践模式,打造集学习、休闲、体验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为文旅经济注入人文内涵。银川市打造夜间经济品牌,“未来城·多彩街区”以“周周有狂欢、月月有爆点”为目标,推出烧烤节、民谣夜、非遗炙宴、七夕青年奇遇夜等特色活动,平均每场吸引超2000人次,带动周边55家商户营业额提升约15%,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同时,银川市推动文旅资源深度融合,依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资源,打造“紫藤下的思维课堂”“文明夜市星期五”等“白+黑”“学+娱”场景,通过主题之夜设计串联“文明实践+文旅融合”精品线路,累计引流近万人次,客流量同比增长40%,助推商圈整体经营性收入增长20%以上。银川市还以主题宣传塑造文旅形象,开展“在兴庆·点亮中国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以“爱国、文明”为主线举办清凉荷香文化艺术节,以“富强、和谐”为主题推出“奔赴山野”露营大会,展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面对“自上而下”民生服务供给模式无法精准满足群众多元需求困境,银川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建立“项目跟着需求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实践机制,推动民生服务从“政府配菜”转向“群众点单”,实现需求精准识别与资源高效配置,持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针对楼宇青年“工学矛盾”,银川市推出“午间赋能YI小时”项目,提供党课、减压、医疗、运动等八大类服务,精准服务企业职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面向随迁子女,银川市推出“乐童计划”周末公益托管服务,融学业辅导与兴趣培养于一体,搭建健康成长空间,惠及600余名儿童。此外,“抱抱团”项目持续为癌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文体陪伴,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常守金”项目借助网格化机制和快速响应体系,为独居老人提供“3分钟到位”服务,满意度达98%。
通过系统推进文明实践项目化运作和综合体建设,银川市实现了服务模式、治理机制与发展路径的深刻变革,在回应群众需求、提升治理效能、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银川经验”,为新时代文明城市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崭新典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