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夏新闻10月10日电 (记者 于晶)10月10日,记者从宁夏银川市金凤区贺兰山中路街道唐徕社区获悉,近年来唐徕社区积极探索实践以文化互嵌、服务嵌入、治理融入为核心的“嵌入式治理”新模式,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于社区沃土,让“共居、共乐、共融”的“五彩唐徕”蓝图日益成为各族居民可感可及的生动现实,为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文化互嵌,铸牢民族团结“精神家园”
社区将文化互嵌作为凝聚共识、增进认同的基石,着力打造各族文化交融互鉴的活力舞台。传统节庆成为重要载体,腊八节共品百家粥香,元宵节同猜趣味灯谜,端午节齐包情谊粽子,各族居民在浓郁氛围中拉近距离。“喜迎新春颂党恩”等联谊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回族的“花儿”、汉族的京剧、满族的舞蹈与现代艺术同台竞艳,全年20余场群众文化活动构建起“月月有主题、节节有互动”的文化矩阵。社区还通过巧妙的空间设计与活动嫁接,让晒家风、便民服务点等相互碰撞,使文化交融从舞台延伸至日常,成为居民“指尖的温度、口中的韵律、心中的认同”。
服务嵌入,织密普惠共享“民生网络”
社区创新“小唐在您身边”工作法,推动服务力量下沉,精准对接各族居民差异化需求。依托8个“全科网格”及44个服务节点,整合党支部成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力量,通过线上线下一体联动,全年高效完成政策宣传、户情登记600余次。“小唐会客厅”灵活设点于广场、楼栋,聚焦电动车充电桩安装、休闲廊亭建设等民生实事,促成15处遮雨棚、1处潮汐市场落地,激发了“我的家园我来建”的参与热情。针对特殊群体,“彩虹唐”志愿服务队千余名成员为63户老弱病残家庭提供政策帮扶,为73户特殊人群完成上门社保认证;“大叔护学岗”守护学童安全,“为老助餐联盟”温暖独居老人,“健康小屋”建立覆盖不同民族的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引入银行、律所等专业资源,将金融、法律服务送至居民家门口,以多元服务的嵌入式供给,确保发展红利惠及每个家庭。
治理融入,激活多元共治“社区动能”
社区致力于推动各族居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治理共同体。强化“红色引擎”引领,由社区党委统筹的“治理协作体”吸纳10余家共建单位,通过“一书三单”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共享。469名直管党员与300余人次在职党员组成的“流动楼长”队伍,活跃在政策宣讲、环境整治一线。“红色议事会”畅通协商渠道,让婚恋纠纷、物业矛盾等40余起问题在“大事见面谈、小事随时谈”中化解于萌芽。法治与德治深度融合,“法律明白人”队伍与签约律所联动,开展法律“八进”活动,依托“每日说法”栏目普及民法典;好婆媳、最美家庭评选与晒家风、读好书等主题活动相得益彰,涵养文明乡风。“淑英巡逻队”的身影与“能人文新公益班”的歌声,则成为居民自治力量蓬勃生长的生动注脚。
从文化交融的“润物无声”,到服务供给的“精准滴灌”,再到治理参与的“多元共治”,唐徕社区以“嵌入式治理”之笔,精细勾勒出民族团结与社区发展相得益彰的新图景。在这里,每个民族的特色都绽放为社区的亮色,每个居民的需求都汇入治理的脉络,“五好社区”的愿景正逐步转化为各族居民推门可见、伸手可触的幸福实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