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夏新闻9月5日电 (记者 于晶)“嘶——”9月4日,在宁夏双玺粮油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灌装、压盖、贴标、抓取、码垛……一桶桶金黄透亮的胡麻油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依次流转,整条生产线上几乎看不到工人。记者看到,几分钟后,一整托成品油就已整齐码放,整装待发。

这看似寻常的一幕,背后却是质量和管理的一次变革。得益于先进的质量技术和精细化管理,宁夏双玺粮油有限公司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引入的两条全自动生产线不仅将日产量提升至8000桶,更把“干净”和“放心”刻进了每个生产环节。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出库,每一步都有标准可循、有数据可查。正是这份对品质的执着,让“双玺”胡麻油销往宁夏、甘肃、内蒙古、青海、山西、陕西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也成为了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推动县域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平罗,像双玺粮油这样靠质量突围的企业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拼价格、抢规模的老路,转向拼质量、树品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这背后,一场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方协同的质量变革正在悄然铺开。
今年以来,为全面落实质量强国战略,平罗县聚焦县域产业特色,明确提出以提升农产品和制造业质量为核心目标,系统谋划“质量强企、强链、强县”三维联动工程,通过强化标准引领、深化技术赋能、推进品牌建设,帮助企业破解产业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进一步推动平罗县县域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前种菟丝子靠经验,现在靠标准。”在宁夏仁源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支持下,企业从全员质量培训入手,并引进中药材专用色选设备,建立起从“田头到车间”的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目前,已经建成2600亩菟丝子种植基地和50亩蒲黄繁育基地,带动周边地区种植面积达30万亩,更欣喜的是,通过规范化种植,每亩种植让农民的收入增加了3500到4000元,既调优了种植结构,也鼓起了农民腰包。
而在宁夏格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另一番变革也正在发生。技术人员紧盯仪器数据,反复调试产品的相关参数。作为专注作物保护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格瑞化工始终把质量视为生命线。

“我们追求的不是‘出了问题再改’,而是‘一次做对’。”该公司负责人说,他们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从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两大维度全面发力,将预防工作全方位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运用DMAIC方法论、CPK等质量改善工具,结合PDCA持续改进方法,对生产流程全面、深入的改进与优化,朝着“零客投”的目标全力冲刺。如今,其绿色高效的作物保护产品已销往全国,并出口海外市场,为粮食安全贡献着“平罗智造”的科技力量。
从一滴油、一味药到一粒农药助剂,平罗县正以“质量”为支点,撬动县域经济的深层转型。企业的主动作为,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护航。截至2025年5月,平罗县授权专利141件,含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123件、外观设计5件,万人口有效发明量达13.15件,创新动能不断释放,传统产业在坚守中焕新,新兴产业在培育中壮大。据平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坚持“一企一策”,推出“预约式”“打包式”“菜单式”质量帮扶服务,既帮企业破解技术难题,也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因地制宜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