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银川市已进入汛期关键阶段,6月23日,记者从银川市水务局获悉,为有效应对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该局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以“早部署、快行动、严落实”为原则,全面织密防汛安全网,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市在库储备防汛物资52类50.8万余件
为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减损失”的防汛目标,银川市水务局全局上下提前进入水旱灾害防御临战状态,全面开展汛前隐患排查。该局组织相关人员,分多组采取资料查阅、实地查看、现场问询等方式,对6个县(市)区汛前准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针对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地区、薄弱环节以及水库大坝、导洪堤、山洪预警监测设施等防洪工程进行地毯式汛前隐患排查,确保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做好防汛物资更新补充及维修养护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在库储备防汛物资52类50.8万余件,总价值约1760万元,确保紧急状态下拉得出、用得上。“立足我市防汛工作实际,我们及时修订水旱灾害防御各项预案,先后修订完善《银川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银川市山洪防御应急预案》《黄河银川段防洪防凌应急预案》等8项预案,督促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修订)本级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确保预警分级标准、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响应行动等内容统一协调。”银川市水务局运行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夯实工程抢险基础方面,市水务局统筹汛期在建水利工程施工队伍情况和水库、堤防、淤地坝等防洪工程布局情况,按照“抢早、抢小、抢住”要求,全市共委托12家施工队伍参与水利工程抢险,落实抢险人员521人,机械设备216台套,并建立完善水利抢险技术专家组,全市共聘请56位水利行业技术专家成立水旱灾害防御专家组,提升抢险技术支撑能力。
为进一步补齐防洪短板,今年,市水务局争取水毁修复资金440万元,实施水洞沟水毁修复工程,对张家窑、横山堡、水洞沟3座淤地坝和清水营水库、头道湾骨干坝水毁坝体进行全面清理,确保河道行洪通畅,会同多部门开展防洪演练,有效提升区、市、县三级应急预案职责衔接、联动响应预警、险情协同处置能力。

多措并举守护城市安澜
银川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工情、险情,针对重要天气报告及自治区水文部门发布的水情预警信息,及时组织会商,科学分析研判,合理安排,确保直达防汛抗洪一线,直达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直达水库和具有防洪任务的中型以上淤地坝“三个责任人”,并将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逐级上报,突发险情报告落实首报和续报制度,延续至险情排除、灾情稳定或结束。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建立台账,限期整改销号。对防汛工作中行动迟缓,敷衍应付,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单位下发工作提示函督促整改;对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为强化工程度汛监管,确保涉河项目人员设施安全,市水务局将督促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等防洪工程加快施工进度,严格落实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各项措施,督促涉河项目拆除妨碍行洪的施工栈桥、围堰、浮桥,撤离机械设备及物料,确保涉河项目人员设施安全。
此外,市水务局在危险区、过水路面设立固定醒目的标识牌和宣传牌,加强舆论引导,主动宣传报道预警信息发布、工程巡查防守、水利工程效益等内容,切实提升公众防灾避灾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