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记者从银川市水务局获悉,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智慧水利”“数字孪生”等有关部署要求,对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锚定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质效总目标,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加速推进水利监管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水利管理由“治水”向“智水”转变。
为推动智慧水利建设,银川市坚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银川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银川市水资源配置规划(2023-2030)》,单独成章进行规划布局。确定了信息化前端感知设施必须同水利工程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的建设原则,在2022年、2023年建设中,配套建设前端感知设备140余台套。通过规划引领、小步快走,为信息化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银川市坚持以物联网体系建设为主体,持续加密各类监测设备布设,为水资源监管安置“千里眼”“顺风耳”。通过实施取水工程配套计量设施安装、贺兰山东麓银川段防洪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银川市三区重点河道水系安全体系建设等项目,不断织密水资源监管物联网。
在贺兰县水务局现代化生态灌区总控中心大屏幕上,区域灌溉状况一目了然。走在田间,时不时可以看见建在支渠取水口处的测控一体化闸门。贺兰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贺兰县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利用已建县乡两级农业灌溉管控平台,对全渠道农业灌溉控制设备实施监管,对各用水设施农业取水情况进行在线监测,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数字治水、节水增效。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安装各类在线监测流量计超2000套、灌区测控一体化闸门超400套、灌区雷达流量计475套、超声波流量计197套、雷达水位计57套、视频监控290处、高空瞭望设备22个,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安全在线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聚焦数据联通共享,市水务局积极协调自治区水利厅、各县(市)区水务局、市直各部门及各供排水单位,全面对接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和水工程各类数据资源,统一整合利用,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构建标准开放、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协同工作的有机整体。强化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在统一制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基础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综合性共享业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广泛共享。对于已建管道、水库、河流自动监测站点,在实施中应最大限度接入本系统,并预留接口。形成全市水利水务数据资源体系,并实现与自治区相关信息系统的交换与共享,切实提高数据利用质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银川市三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监管平台已上线运行,平台分为数字驾驶舱和业务平台两大板块,数字驾驶舱能够清晰呈现全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和水工程运行概况,为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管控、水环境治理、水安全调度以及水工程运行提供实时动态信息,并通过嵌入数据大模型,实现洪水演进模拟、水资源即时调配等模拟,为管理决策提供辅助,跨越式提升水资源管理的应变能力和时效性、科学性、精准性。目前,业务平台涉及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城乡供水、水土保持等9大核心业务,为水利领域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智脑”,切实推动业务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推动管理效能提升。(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