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调研组赴银川市金凤区贺兰山中路街道西湖社区,专题调研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对银川市以数字化手段破解就业服务难题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银川市以宁夏人社一体化系统为依托,建成覆盖该市的“数字人社”信息化平台,整合就业登记、社保缴纳、技能培训等18类数据资源,形成覆盖110万劳动年龄人口的动态就业数据库。同时,积极协调将“1131”就业服务事项嵌入宁夏政务服务平台(乡镇一窗)及“我的宁夏”“i银川”APP,实现就业服务“掌上办、就近办”。“我是政策的受益者,正是因为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才让我实现了稳定就业。”25岁的银川市民梁女士感激地说,因其学历低、身体欠佳曾一度长期失业,金凤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摸底了解情况后,将其纳入了就业困难人员库,协调安排其在贺兰山街道派出所协管公岗工作。“有了政府部门支持,才让我实现了稳定就业。”
据了解,为了提升服务质效,银川市持续创新服务模式,线上依托“就业服务云”智能预判失业风险,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培训”组合包;线下配备专职人员,建立4万份重点群体档案,落实“失业3日响应、7日启动服务、30日跟踪回访”全周期管理,服务效率提升34%。并构建“智能推送—精准对接—跟踪反馈”链条,形成“需求发现—服务供给—效果评估”闭环,破解服务碎片化问题。同时,针对资源分散难题,银川市将“大数据精准画像”与“铁脚板入户服务”有效结合,精准识别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推动就业援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银川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推动国家公共就业服务示范项目建设,实施“银川市就业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整合跨部门数据资源,强化人工智能决策支撑,依托区位优势打造黄河流域就业服务创新枢纽,力争实现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全覆盖、人岗匹配精准度提升50%,努力提升辖区劳动者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宁夏日报记者 马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