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地市
文化“会客厅” 城市新风景 银川市41个文化空间入选全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2024-12-03 17:25:10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一座人文气息浓郁的城市,总有多个开放的文化空间,供公众日常聚会、交流,参与和体验文化活动。为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效,银川市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了一批融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研学体验、轻食餐饮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品质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需求,助力文化银川建设。近日,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2024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入选名单的公示》,银川市有41个入选2024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占全区一半。

  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

  拓展文化惠民服务阵地

  漫步银川市区中,随时都可以和阅读来一次邂逅,打卡高颜值的阅读空间。如今,阅读已不局限在书店、图书馆等传统地点,创新的阅读空间成为文旅+发展的重要一环。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银川建发现代城的网红书店钟书阁里就迎来了许多年轻人,3000平方米、约9万册图书营造出氛围感十足的阅读空间,掀起了一股打卡热潮,一波又一波年轻的面孔,让传统商贸集聚的新华商圈显露出不一般的新鲜活力。建发现代城钟书阁围绕打造多元文化空间、增加艺术体验、文艺展演等多元文化体验等设想,把“最美场景”和“人文空间”相结合,打造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美学体验场景。

  今年以来,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全市公共场所、历史建筑、楼宇商圈、旅游景区以及非遗资源、民间故事、现当代艺术等资源禀赋紧密结合,通过盘活存量、创设增量等方式,先后3次对全市新建、提升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进行认真摸底梳理,确定了新建、提升空间67个,被命名的为41个。截至目前,这批具备培训展览、阅读体验、文艺表演、非遗展销、艺术普及、收藏鉴赏、亲子研学、旅游服务等鲜明特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已运行良好。

  在建设、提升过程中,聚焦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整合优势资源,我市融合多元业态,打造空间形态“美”、内容品质“好”、服务效能“高”、运营机制“新”的特色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坐落于古色古香银川文化城内的嘉麓书院,结合古代书院精神和现代教育,在展现“国文”“国艺”“国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文化空间的体验感和互动感。

  在精准服务上下功夫

  突出复合功能与个性体验

  在银川,不少的阅读空间不仅有高颜值,还有高科技和丰富内涵。“去年以来,我们聚焦市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融合多元业态,打造一批空间形态‘美’、内容品质‘好’、服务效能‘高’、运营机制‘新’的特色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各类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中,注重科学规划空间格局,把握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突出复合型功能和个性化供给,不断适应广大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坚持周有读书沙龙、季有大型活动,特色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截至目前,新改造的文化空间已举办16项140场次活动,服务市民20万人次。宁夏饮食文化艺术博物馆内建有宁夏饮食文化传奇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名优特产体验馆、宁夏美食文化体验馆等主要功能区,推出了木梳、麦秆画、木版年画等非遗手工体验项目,为广大市民、社会团体、学生提供专业的非遗实践课程;宝湖悦书房,以开放性的公共借阅为基础,秉承融合型运营理念,兼具读书沙龙、图书销售、阅读习惯培养、公共文化推广等多种功能。

  同时,在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运营中,积极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总分馆”体系、“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力量”合作运营管理等形式,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和服务上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拓展多元化、高品质服务活动。贺兰县云都荟城市书房与企业“樊登读书”合作共建,由图书馆提供设备、图书,企业负责日常运维工作;建发现代城与钟书阁品牌携手打造建发钟书阁,成为了“宁夏最美书店”;宁夏贺兰砚博物馆、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分别为自治区、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分馆。注重文化空间的品牌建设与推广,主动对接各类空间主体,在嘉麓书院、山边儿童美术馆、兴庆区大团结社区文化艺术驿站、昊苑山居建设“城市阅读岛”“阅读联盟点”、非遗手工坊等功能区,将16项文化惠民品牌活动送到文化空间中,完善了空间功能、提升了服务品质。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