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夏重大电力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激发经济“拔节向上”的澎湃活力。
上半年,宁夏投资继续较快增长,电力投资支撑有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其中,电力投资同比增长101.1%。
从戈壁荒漠变身“能源新蓝海”,宁夏能源转型“绿”潮涌动,风电光伏跃升发展,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业态加快培育,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
7月24日,走进中宁徐套100万千瓦风光同场复合项目现场,光伏板如蓝色海洋,工人们穿梭于整齐排列的光伏板阵列间。“据测算,该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18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相当于58万吨标准煤的发电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8万吨,相当于种下850万棵树。”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从南到北,戈壁沙漠崛起光伏蓝海,山坡上风车林立转出新动能,勾勒出一幅跃升发展的生动图景。
宁国运灵武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宁国运盐池92万千瓦光伏项目、宁东绿科164万千瓦光伏项目、星海新能源平罗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等陆续并网发电,全国首个省域绿电园区第一批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动全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50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60%,光伏发电取代煤电成为我区第一大电源。
国家电网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宁电入湘”工程)是我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中宁换流站里的银色铁塔发出低沉的嗡鸣。这座横跨东西部6个省份约1616公里的超级输电工程,正将宁夏的新能源电力源源不断转化为电能。

(二)
7月22日,在中卫市沙坡头区腾格里沙漠星洲营地东南处,巨大的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里,一望无际的光伏板、风能发电机犹如蓝色的海洋,白色的“风车”森林。
站在沙丘之上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令人震撼的景象。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烁着蓝色光芒,与周围连绵起伏的金色沙丘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而壮观的画面。这片光伏板的海洋,正是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一个正在改变沙漠面貌、重塑区域能源结构的绿色奇迹。
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双批复”的首批千万千瓦级“沙戈荒”能源大基地,其意义不言而喻。它还是“宁湘直流”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这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如同一条能源大动脉,将把腾格里沙漠产出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往湖南等地,全程1634公里,途经五省(区)一市。
从戈壁荒漠变身“绿能海洋”,宁夏新能源及储能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能源转型“绿”潮涌动,“宁电入湘”工程有了最为坚实可靠的绿色后盾。
今年前5个月,中卫新能源新增新能源装机182.5万千瓦,新增新能源场站及装机居全区首位。截至5月31日,中卫电网新能源总装机1211.97万千瓦,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占比87.57%,居全区首位。
要把散落在山顶、沙漠、工业园区的“风光火”能源资源汇集起来输送出去,离不开“四通八达”的支撑网架。在宁夏电网建设的时间轴上,一个个超高压工程勾勒出能源汇集、输送的新图景:1月3日,750千伏星塘输变电工程获核准;5月10日,沙坡头至中宁换流站750千伏线路工程投运;6月12日,750千伏天都山输变电工程投运;今年年内,750千伏甘塘输变电工程竣工……这些工程的投运,在提升宁夏电网网架安全水平和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满足宁夏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送出需求。
截至5月底,宁夏累计外送电量突破8255亿千瓦时,外送区域覆盖山东、浙江、上海、重庆、湖南等18个省份。
上半年,投资继续较快增长,电力投资支撑有力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其中,电力投资同比增长101.1%。
9月中旬,“宁电入湘”工程将整体竣工投产,届时将具备800万千瓦送电能力;白银-天都山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现场施工热火朝天,750千伏HGIS设备基础已浇筑完成;甘塘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者也正在你追我赶,变电工程土建完成总量90%,电气完成总量68%,200公里的线路工程已全部完成……
如今,从“煤电”到“绿电”,建设现代煤化工、硅基、铝锰、大数据算力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绿电园区,宁夏通过让电更“绿”,建设绿电园区吸引产业上下游集聚,形成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和产业集群,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宁夏日报记者 赵磊 鲁延宏 文/图)